傅志强

 
职务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稻田生态种养、耕作制度
E-mail:
zqf_cis@126.com
 
工作经历:
2016-11至现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2009-10至2016-10,湖南农业大学,4188云顶集团农村区域发展系,副教授
2007-07至2009-09,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信息科学系,讲师 
1992-07至2002-9,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学习经历:
2004-09至2007-07,湖南农业大学,作物信息科学,博士
2002-09至2004-8,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硕士
1988-09至1992-09,湖南师范大学,学士
 
主讲课程:
2009-现在,本科生课程《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2009年-现在,研究生课程《高级田间试验与数据分析》
主持的教研项目:
2011-2015,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3-2015,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湖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
2015-2017,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湖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
2016-2017,《田间实验与统计方法》课程标准建设,湖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
2016-2019,基于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9-2020,《田间实验与统计方法》精品网络课程,湖南农业大学教研项目。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4188云顶集团副院长,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多熟制种植模式与农艺技术创新平台主任,主要从事现代农作制度、稻田生态种养理论与技术研究。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理事,国际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常务理事。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以及湖南省农业委项目10余项;主持省级、校级教研项目6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行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等20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一直担任应用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主编教材5部,参编著作8部;参与专利申报30个;参与选育新品种1个,制定技术标准1个;获得省级、地厅级成果奖励4项。 
 
1、傅志强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方双季稻丰产低碳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具(2022YFD2300305),子课题,2022-2025;
2、傅志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甲烷排放与根系通气组织、泌氧能力和关键分泌物的关系(41571293),2015-2019年;
3、傅志强 主持,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季稻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NK2125),2016-2019年;
4、傅志强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湘北水稻生态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YFD0301003)子课题,2018-2020;
5、傅志强 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6-2019年; 
6、傅志强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CH4低排放双季稻品种筛选与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BAD11B02)子课题,2013-2016年;
7、傅志强 主持,湖南省科技计划课题:低甲烷排放的双季稻品种筛选与应用(2013SK3158),2013-2014。
 
代表性著作:
1、2022年6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新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著;
2、2020年6月,肉鸭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著;
3、2020年5月,规模化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著;
4、2019年12月,农业推广学案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主编;
5、2019年5月,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著;
6、2018年12月,稻田土壤水肥合理利用机制及栽培适用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
7、2018年8月,湖南农作制构建与技术创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
8、2018年6月,农业推广学 第4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
9、2018年5月,规划设计基础技能训练指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
10、2018年1月,双季稻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
代表性论文:
1、周文涛,傅志强*.Ferrate-Modified Biochar for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and Paddy Field Trails,Agronomy,2022.11
2、周文涛,傅志强*.Matter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Patterns in Chinese Double-Cropping Rice Systems,Agronomy,2022.06
3、周文涛,傅志强*.节水轻简栽培模式下增密减氮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2008.021
4、王义,傅志强*.生物炭与水分管理耦合对晚稻镉迁移与积累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347.S.20200403.1150.005.html
5、刘 莉,傅志强*.早晚稻不同品种甲烷排放的差异与根系特性的相关分析,西南农业学报,2020,33(3):469-477
6、唐志伟,傅志强*. 不同抗寒剂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5(6):565–570
7、肖志祥,傅志强* ,徐华勤,等.双季稻品种根际特征与甲烷排放差异及其关系,环境科学,2019,40(2):904-914
8、Zhiqiang Fu(*). Low methane emission in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radial oxygen loss, PLANT AND SOIL,2018, 
9、傅志强(*). 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2018,华北农学报
10、微地形改造对稻田蓄水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英文),2018,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第3
11、傅志强(*).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 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2017,华北农学报
12、傅志强(*).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2017,华北农学报
13、Traditional symbiotic farming technology in China promot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a flooded rice production system,2016,SUSTAINABILITY SCIENCE,第4
14、Assessment of nomadic rice-duck complex ecosystem on energy and economy,2014,Ecological Processes,第5
15、Mechanism and capacities of reducing ecological cost through rice–duck cultivation ,2013,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第4
16、傅志强(*). 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9。
 
1、2022年4月,专利授权:一种作物水培装置,ZL202220865008.4第1;
2、2018年1月,专利授权:一种测定水稻甲烷排放速率的装置,201720700407.4,第1;
3、2017年4月,专利授权:一种小龙虾养殖系统,201620994263.3,第5;
4、2017年4月,专利授权:一种免耕秸秆覆盖旱直播机,201620993324.4,第5;
5、2017年4月,专利授权:一种稻田养鱼用防护装置,201620754301.8,第6;
6、2017年4月,专利授权:一种稻田养鸭防护装置,201620745967.7,第6;
7、2015年4月,专利授权:一种稻田沟渠一体化稻甲鱼生态高值种养方法,201310007302.7,第4;
8、2015年8月,专利授权: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冬作生态厢沟栽培方法,201410013728.8,第4;
9、2015年5月,专利授权: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直播栽培方法,201410013879.3,第4;
10、2015年5月,专利授权: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早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201410013762.5,第3;
11、2022年2月,专利申请:一种稻田温室气体的减排方法,CN202210151638.X,第1;
12、2021年11月,专利申请:一种铁基土壤降镉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第1;
13、2021年09月,专利申请: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11161035x,第1;
14、2018年9月,专利申请:一种稻作方法,201811022278.3,第5;
15、2017年4月,专利申请:一种稻鸭共生养殖方法,201710270864.9,第6;
16、2017年4月,专利申请:一种多季稻鸭共生养殖方法,201710270882.7,第6;
17、2017年1月,专利申请:一种早稻再生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201710017661.9,第6;
18、2017年1月,专利申请:一种双季稻稻田高密度养鸭系统及养鸭方法,201710017664.2,第6;
19、2015年6月,专利申请:一种多熟制水稻半固态免耕旱栽方法,2015100705774,第3;
20、2015年5月,专利申请:一种水肥种一体化稻作方法,2015102650761,第3。
 
1、2016年,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湖南省教育厅二等奖(第四);
2、2019年,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湖南农业大学一等奖(第四);
3、2019年,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教育厅特等奖(第四)。
4、2016.12 湖南丘岗区双季稻梯式灌溉节水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南农业大学三等奖,第1;
5、2017.12,“湖南省稻田甲烷排放规律、机理及其减排机制研究”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
6、2020.3,“湖南稻田甲烷排放与减排机理”,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