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海南科研基地
简 介
科研生活楼
湖南农业大学海南南繁科研基地坐落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我校农业科研利用海南冬季温光资源进行研究,历经50年的发展,规模由小到大,研究条件由艰苦到完善,研究的作物由单种到多种,从应用研究发展到基础研究。
1. 历史沿革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校老一辈科学家康春林老师、邹美栽老师等,开始在三亚市藤桥镇龙楼村进行水稻育种研究,购买三亚市南田农场东方红队4间平房作为研究人员的生活工作用房,租用龙楼村和东方红队的稻田做试验,与东方红队的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八十年代后期,参与南繁的科研老师自己上山打柴、单独做饭,一直沿袭到1998年。
1998年10月,与龙楼村村民李业生合作,李业生出地基,学校出资共同建房,建筑面积为150m2,房屋产权双方共有,学校使用权为20年,20年后房屋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李业生;因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人员的增加,2002年与李业生再次合作,加建一栋80m2的生活用房。合建的两栋房子质量可靠,目前由李业生负责管理,学校还可以使用。
2. 建设现状
随着蔬菜、芒属、烟草等作物加入南繁研究队伍,原有的科研生活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校决定建立长期、固定、独立的研究基地。经与农户、龙楼村、海棠湾镇协商,三亚市政府同意,建成目前规模的湖南农业大学南繁科研基地。与农户签订长期租用宅基地协议,一次性付清使用费,用于建房的宅基地3.5亩,围墙与其他主体隔开,建有科研生活楼、工具房等680多平方米,配套有晒坪,活动区等。租用科研稻田50余亩,一次性付清款租赁费,建有通透式围墙,合同期至2027年。新基地交付使用10年多来,基地人员团结协作,与周围邻居关系融洽,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工作开展顺利,科研成果比较突出。
3. 研究功能
南繁工作最开始是单纯的育制种,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平台,几乎所有农业科研单位在海南建有研发基地,为资源信息技术交流、成果展示转化、种质资源收集交换等提供方便;三亚的生态、生产条件与东南亚国家相近,在三亚培育的品种可以辐射东南亚。
我校的南繁科研工作是以水稻为主,棉花、玉米、烟草、大豆、蔬菜、能源植物等多种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工作为重要一环,南繁育种科研基地也是学校科技成果孵化和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学校的海南育种科研工作,自1972年就已经开始,先后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品种80多个,在生产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成为了我校科技创新的主要优势和重大特色之一,为湖南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发展规划
湖南省政府统一南繁规划,在海南陵水建立湖南南繁中心,科研用地、专家楼、科研设施等设施在稳步推进。学校向湖南省南繁管理中心已经申请科研用地100亩,专家楼10套。目前该项建设任务已经启动并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底开始运行,届时,我校拥有三亚海棠湾和陵水鞍马洋2个南繁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