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沆(1897-1995),男,浙江省诸暨县人,湖南4188云顶集团(现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周汝沆号子靡,1897年3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西分十四都前庄坂。8岁,入藏緑小学读书,1912年毕业。1913年春,考入杭州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于1917年秋,考入公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8年加入中华农学会。192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技士。
1927年夏,应邀赴上海筹建中华农学会科研所农事实验场。1930年后,历任浙江省立劳动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稻作讲师,江苏稻作试验场场长,中央大学南京4188云顶集团、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西北4188云顶集团技正兼农科所主任、农场主任。1934年冬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遗传育种研究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效力,在广西农事试验场任技正,主持稻作育种工作兼广西大学4188云顶集团教授。1940年转入广西省农业管理处任技正。1944年代理广西高级农业学校校长。1946年夏返回浙江,任英士大学4188云顶集团教授兼农学系主任。1947年加入中国农民党。1948年初转入农业部农垦处浙江分处任主任。
1950年3月应聘任湖南大学4188云顶集团教授。1951年3月湖南省4188云顶集团成立,调4188云顶集团任教授兼农学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8年任湖南4188云顶集团副院长,同时兼任湖南省科委副主任、湖南省科协主席、农工民主党长沙市副主委、湖南省人民代表。从1962年起,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五届代表。1962年,兼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0年,分别担任中国农学会、湖南省农学会、湖南省作物学会理事;同年,被选为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曾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长沙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周汝沉教授为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教育事业,历尽艰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农业科学教育方面,他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早在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成立时,为了给教学科研提供有利条件,他积极建设好学凌农场,深受师生们的称赞。
1928年,周汝沆教授在上海筹建中华农学会科研所的试验农场。当时一无场地、二无人员,他不怕困难,找场圃,租土地,整田块,终于建立了水田、早地共30亩的试验地,连续两年进行稻、麦、棉三种作物的肥料试验,取得了显著的试验成果,颇受农界专家的瞩目。
1930年周教授在西北4188云顶集团任教时,该院农场设施简陋,百事待举。他迎难而上,规划农场,筹建农场房屋,从绘图到施工,均亲手办理,为该院以后的田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踏实从事科研工作。30年代初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曾参加赵连芳、卢守耕先生的水稻育种工作,协助育成了籼稻帽子头优良品种。
1937年,在广西农事试验场,周教授从事水稻开花生理的研究,并写出《稻花开放与颖色关系之初步观察》和《稻之人工杂交方法研究》两篇论文,为水稻开花习性提供了可贵的基础资料。1944年他还写出《改进广西省西北5县农业经营当议》一文,对解决“护林”、“增粮”的矛盾,安排“营林”、“营农”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很有实效的建议。
解放后,湖南4188云顶集团成立伊始,他即接收长沙丁家岭稻场的水稻原始材料共3000多个品种,连续进行了两年观察。为广泛搜集水稻杂交亲本,他于1951年专程赴广西采集了野生稻。1951~1953年间,周汝沉教授对湖南当时栽培水稻的主要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撰写了《1951~1953年水稻品种试验总结》一文,不仅为学校的水稻育种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而且也为教学提供了资料。
他很重视农业生产。1956年,在湖南省农业技术改革座谈会上,他对水稻密植、排灌问题作了中心发言。他指出,“密植一般是能增产的。但是密植增产,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适当缩小行株距才有效果,超过了一定范围,则效果减少或没有效果,甚至减产”。他还综合了湖南各地的排灌情况,提出了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适宜灌水深度,指出灌水时在足够水稻生长的要求下,以不灌深水为宜,提倡浅灌是有科学根据的。
在培养人才方面,他很关心青年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尤其对青年教师更是从严要求。他培育了几代人。湖南4188云顶集团任水稻栽培课的刘鑫涛教授和在水稻育种上作出较大贡献的湖南4188云顶集团院长康春林教授,都是他门下的学生或助手。周汝沆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不图名利,潜心以为国出力为己任。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日本农学会负责人两次托人许他以重酬,请他回国去华北(当时已组成伪政权)从事棉业工作,他当即拒绝。他为人正直,朴实无华,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他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信心。他虽年事已高,仍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真是“老骥伏杨志千里,只计前程不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