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8云顶集团学术委员会年度总结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湘农大〔201426号)等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4188云顶集团学术委员会2016年对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引进等重要事项进行了认真审议,切实履行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工作职能,有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现就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6年的主要工作

1、学科建设

学院召开了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作物学学科合格评估暨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草业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论证方案、“杂交水稻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了学科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2、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2011南方粮油协同创新中心引进2个科技创新团队,其中孟栓、叶能辉为专职人员。学院引进了湖南省“百人计划”贺志理学者,上半年新进青年教师郑华斌博士,下半年招聘博士教师1名。选派青年教师肖钢到加拿大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学术委员会召开了2016年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推荐遴选、验收检查、年度考核会议,推选了黄敏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雷东阳博士荣获第十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学科队伍共84人,其中正高40人,占47.62%,副高27人,占32.14%,中级17人,占20.24%;博士63人,占75%,硕士15人,占17.86%,本科及以下6人,占7.14%55岁以上11人,占13.10 %,45-5436人,占42.86 %35-4422人,占26.20%35岁以下15人,占17.86%。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明显。

20161126日,学院组织了中青年教师模拟微课竞赛,17位教师参加了比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要突出优势和区域特色,明确科学研究主攻方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我院作物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任务为牵引,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协同创新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同步发展。学科为青年教师设立了第三批开放课题,资助项目8项,经费50万元;组织了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SCI论文20余篇;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转化收入100多万元。

4、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申报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制订了实验班考核奖励办法并实施,组织开展了实验班学员遴选与考核,组织了推免生,本硕、硕博连续考核面试。隆平创新实验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及实验技术》等新课程,利用推免生指标在2013级选拔了1名学生实施本-硕连读;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开展了“管理学+农学”双学士教学模式改革(2015级开始实施)。学院组织编写“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系列教材”,201612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作物学实验技术》、《农村社会实践指导》两本实践教学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在线课程申报,有作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等课程申报了在线课程。研究生作物栽培生理实验技术示范课,作物生物学全英文教学课程。学院组织农学、草学、烟草、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村区域与发展5个专业制订了“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201657月在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组织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技能大赛,20161127日组织了大学生遗传学实验技能大赛。学院制定了本科生创新就业奖励条例。本科生就业率达95.8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7.6%

5、条件建设

学院经过多次研讨,制定了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整合方案,在原有国家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即将申报“多熟制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6、制度建设

结合学校各项文件规定,及时全面修订完善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创业积极性,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不够。作物学是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目前尚未制定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2.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年轻后备人才培育乏力。无千人计划、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千百万人才、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

3.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招生规模偏小,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有限。

4.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实现突破,国家级成果和高档次研究论文的数量有限等。

5.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作物学科研用房面积严重不足,而且极其分散,偏老偏旧;教学科研基地现已无法满足科研、教学需要。

三、主要建设措施

1、学科发展与布局

要突出优势和区域特色,明确科学研究主攻方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学科顶层设计,按照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产业链条模式,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突出多熟制作物生产区域特色,重点加强水稻、油菜等作物抗性育种、品质育种、机械化栽培研究,培育国家级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引进的水稻生理生态、水稻抗逆分子育种、油菜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等3个基础研究团队作用,实现其与作物学科现有科研团队的无缝对接,培养3-5名国家优青、杰青,将水稻栽培生理、水稻育种与功能基因发掘、油菜分子育种等团队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研究团队。

2、师资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按照目标要明、信息要灵、力度要大的要求,充分利用与挖掘相关资源,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现有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显著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学科需要,充分利用千人计划、国家杰青、优青、芙蓉学者、百人计划、神农学者、1515人才计划、拔尖人才计划等各级专项经费,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加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强化青年教师导师配备制度。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必须加大作物学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达到100名专职教学科研人员的团队规模。为此,每年需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才810名,按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上专家们的说法,“保证基本苗、奠定产量基础”,充实教学科研队伍。

3、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国家农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探索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三个层次五类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术型硕士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硕士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博士层次的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背景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4、科学研究

以我国南方区域作物多熟制生产特色为依据,重点开展多熟制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作物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多熟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5、社会服务和科技产业

依托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员计划、万名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工程、“三区”科技人才计划、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工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国内作物生产技术培训班等,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农业科技入户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6、保障条件建设

整合科研平台资源,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积极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规划并建设好校内教学基地和浏阳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7、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中青年老师走出去,与国内外著名的科研机构、专家开展合作,显著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每年选派2-5名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深造,资助5-10名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依托学校与外国其他大学有着友好交流关系,积极选派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进行交换留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院学术委员会将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方针,依规行使职权,在学院综合改革、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学院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016125